探索化學的奧秘:簡介 AP Chemistry AP Chemistry 是一門專為高中生設計的課程,旨在深入探索化學的核心概念,培養你在微觀和巨觀層次上理解物質的能力。在這門課程中,你會學到如何運用科學原理解釋現象,進行實驗設計,並分析數據以解決複雜的化學問題。
課程涵蓋了九大核心單元:原子結構與性質 、化合物結構與性質 、物質與混合物的性質 、化學反應 、化學動力學 、熱化學 、化學平衡 、酸鹼化學 ,以及熱力學與電化學 。這些內容不僅適用於學術研究與實驗設計,也能幫助你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例如清潔劑的作用、電池運作原理,甚至是環境污染的成因。
課程概覽 AP Chemistry 涵蓋以下九個單元:
單元 考試比例(選擇題部分) 單元 1:原子結構與性質 7% – 9% 單元 2:化合物結構與性質 7% – 9% 單元 3:物質與混合物的性質 18% – 22% 單元 4:化學反應 7% – 9% 單元 5:化學動力學 7% – 9% 單元 6:熱化學 7% – 9% 單元 7:化學平衡 7% – 9% 單元 8:酸與鹼 11% – 15% 單元 9:熱力學與電化學 7% – 9%
詳細內容 單元 1:原子結構與性質 1.1 莫耳與莫耳質量
1.2 元素的質譜(Mass Spectra)
1.3 純物質的元素組成
1.4 混合物的組成
1.5 原子結構與電子組態(Electron Configuration)
1.6 光電子能譜(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1.7 元素週期趨勢
1.8 價電子(Valence Electrons)與離子化合物(Ionic Compounds)
單元 2:化合物結構與性質 2.1 化學鍵類型
2.2 分子內作用力(Intramolecular Force)與位能(Potential Energy)
2.3 離子晶體(Ionic Solids)結構
2.4 金屬(Metals)與合金(Alloys)的結構
2.5 路易斯結構(Lewis Diagrams)
2.6 共振(Resonance)與形式電荷(Formal Charge)
2.7 VSEPR 理論與混成軌域(Hybridization)
單元 3:物質與混合物的性質 3.1 分子間(Intermolecular)作用力與粒子間(Interparticle)作用力
3.2 固體的性質
3.3 固體、液體與氣體
3.4 理想氣體定律(Ideal Gas Law)
3.5 氣體動力論(Kinetic Molecular Theory)
3.6 偏離理想氣體的行為
3.7 溶液與混合物
3.8 溶液
3.9 溶液與混合物的分離
3.10 溶解度(Solubility)
3.11 光譜學(Spectroscopy)與電磁光譜(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3.12 光子的性質
3.13 比耳-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
單元 4:化學反應 4.1 化學反應簡介
4.2 淨離子方程式(Net Ionic Equations)
4.3 化學反應
4.4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4.5 化學計量(Stoichiometry)
4.6 滴定法(Titration)
4.7 化學反應的類型
4.8 酸鹼反應簡介(Acid-Base Reactions)
4.9 氧化還原反應(Oxidation-Reduction (Redox) Reactions)
單元 5:化學動力學 5.1 反應速率
5.2 速率定律(Rate Law)簡介
5.3 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5.4 基本反應(Elementary Reactions)
5.5 碰撞模型(Collision Model)
5.6 反應能量曲線
5.7 反應機構簡介
5.8 反應機構與速率定律
5.9 預平衡近似(Pre-Equilibrium Approximation)
5.10 多步驟反應的能量曲線
5.11 催化作用(Catalysis)
單元 6:熱化學 6.1 吸熱(Endothermic)與放熱(Exothermic)過程
6.2 能量圖
6.3 熱量傳遞與熱平衡
6.4 熱容(Heat Capacity)與熱量測定(Calorimetry)
6.5 相變的能量
6.6 反應焓(Enthalpy)的介紹
6.7 鍵能
6.8 生成焓
6.9 赫斯定律(Hess’s Law)
單元 7:化學平衡 7.1 化學平衡概述
7.2 可逆反應(Reversible Reactions)的方向性
7.3 反應商(Reaction Quotient)與平衡常數(Equilibrium Constant)
7.4 平衡常數的計算
7.5 平衡常數的大小
7.6 平衡常數的特性
7.7 平衡濃度(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的計算
7.8 平衡的表示方法
7.9 勒沙特列原理(Le Châtelier’s Principle)的應用
7.10 溶解平衡(Solubility Equilibria)概述
7.11 同離子效應(Common-Ion Effect)
單元 8:酸與鹼 8.1 酸與鹼簡介
8.2 強酸與強鹼的 pH 與 pOH
8.3 弱酸與弱鹼的平衡
8.4 酸鹼反應與緩衝溶液
8.5 酸鹼滴定
8.6 酸與鹼的分子結構
8.7 pH 與 pKa
8.8 緩衝溶液(Buffers)的性質
8.9 亨德森-哈塞爾巴赫方程式(Henderson-Hasselbalch Equation)
8.10 緩衝容量
8.11 pH 與溶解度
單元 9:熱力學與電化學 9.1 熵(Entropy)的介紹
9.2 絕對熵與熵變化
9.3 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與熱力學趨勢(Thermodynamic Favorability)
9.4 熱力學與動力學控制(Kinetic Control)
9.5 自由能與平衡
9.6 溶解(Dissolution)的自由能
9.7 耦合反應(Coupled Reactions)
9.8 賈法尼 電池 / 伏打電池(Galvanic (Voltaic))與電解池(Electrolytic Cells)
9.9 電池電勢與自由能
9.10 非標準條件下的電池電勢
9.11 電解(Electrolysis)與法拉第定律(Faraday’s Law)
考試形式 AP Chemistry 考試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各占總分的 50%:
部分 題型 題目數量 加權 時間 I 多選題 60 50% 90 minutes II 自由作答題 7 50% 105 minutes Long-answer question 3 10 points each – Short-answer question 4 4 points each –
考試時應攜帶繪圖計算機。
如何準備 AP Chemistry 了解考試範圍與結構 AP 化學涵蓋九大核心單元,包括原子結構、化學反應、熱力學等。確保對每個單元的概念有深入理解,這是成功的基礎,例如勒沙特列原理。
進行實驗操作 實驗是 AP 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實驗,能夠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例如,進行酸鹼滴定實驗,學習如何確定溶液的濃度,並理解滴定曲線的意義。
練習歷年試題 熟悉考試題型和難度,有助於提高應試能力。透過練習歷年試題,了解常考主題和出題方式。
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 學校使用的教科書是不錯的起點,仔細研讀範例題,並且多做單元練習。此外,線上課程和教學影片,如 Khan Academy ,可以用來鞏固概念、快速複習。
規律練習解題 練習官方和非官方的練習題,熟悉題型並提高解題速度。如果需要練習資源,除了可以購買書籍、上網搜尋之外,也可以尋求家教 老師、補習班 的協助。
訂定學習計劃 將學習內容分配到每日或每週,確保在考試前覆蓋所有主題。
進行模擬測驗 模擬考試能讓你熟悉考試格式並提高時間管理能力。
參加家教或補習班課程 跟著有經驗的人學習、練習,能夠少走許多彎路,也能對時間進行更有效率的分配。
AP Chemistry 是一門具有挑戰性的課程,如果你選了這門課,代表你有很大的野心,也代表你對於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程度的規劃。雖然有挑戰性,但只要透過有效的準備與規律的練習,取得高分就不會太難。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了解這一門課程,也能帶給你更多信心!
考試時我應該… 管理做題時間:合理分配作答時間,千萬不要在一個題目上卡太久。
展示計算過程:(針對 FRQ) 清楚解釋每一個步驟,並保留所有過程,避免太多跳躍性思考。
保持冷靜:穩定步調,遇到難題時不要慌張,如果你覺得很難,那對別人來說也一樣 。
AP 考試日期與時間 Week 1 Date Morning (8 a.m. Local Time) Afternoon (12 p.m. Local Time) Monday, May 5, 2025 Biology Latin European History Microeconomics Tuesday, May 6, 2025 Chemistry Human Geography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Wednesday, May 7, 2025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osition Comparativ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Computer Science A Thursday, May 8, 2025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Statistics Japa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orld History: Modern Friday, May 9, 2025 Ita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ted States History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Macroeconomics
Note: Art and Design submissions are due by 8 p.m. ET on Friday, May 9, 2025.
Week 2 Date Morning (8 a.m. Local Time) Afternoon (12 p.m. Local Time) Monday, May 12, 2025 Calculus AB Calculus BC Music Theory Seminar Tuesday, May 13, 2025 French Language and Culture Precalculus Environmental Science Physics 2: Algebra-Based Wednesday, May 14, 2025 English Language and Composition German Language and Culture Physics C: Mechanics Thursday, May 15, 2025 Art History Spanish Language and Culture Computer Science Principles Physics C: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Friday, May 16, 2025 Physics 1: Algebra-Based Spanish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sychology
範例題 1s² 2s² 2p⁶ 3s² 3p⁶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pecies has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shown above?
\(O\)
\(Ne\)
\(K^+\)
\(Cl^-\)
2. A Lewis diagram for the molecule C₂H₄ is shown above. In the actual C₂H₄ molecule, the H-C-H bond angles are closest to:
90°
109.5°
120°
180°
3.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paper chromatography experiment shown abov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concluded about the dye?
It has a small molar mass.
It has weak intermolecular forces.
It has a weaker attraction for the stationary phase than it has for the mobile phase.
It has a stronger attraction for the stationary phase than it has for the mobile phase.
Leave a Reply